电子商务 ecommerce
当前位置:首页 > 网站营销 > 电子商务
1号店于刚:去年营收增长3倍 继续与规模赛跑
发布日期:2012-02-20 阅读次数:1011 字体大小:

1号店于刚:去年营收增长3倍 继续与规模赛跑

1号店董事长于刚(腾讯科技配图)

腾讯科技讯(赵楠)1月20日报道,与满腹经纶、乐于布道的马云,自信满满、豪气冲天的刘强东不同,53岁的于刚给人的感觉温文尔雅,更有学者气质。

于刚,1号店创始人、董事长,原戴尔全球采购副总裁,曾在亚马逊主管全球供应链。创业三年,于刚并不愿意让他的“豪门”经历过多在媒体前曝光,而技术出身的他,看起来理性、内敛,与国内其他电商创业者大不相同。

2011年,于刚带领1号店取得年销售额27.2亿元的成绩,较2010年的8.05亿,增长超过3倍。与此同时,1号店员工总数也从2010年的1000多人增长至2011年底的4800人。于刚认为,规模,仍然是考量电子商务的重要指标。

在销售规模的大幅增长下,1号店仍然保持着较高的转化率。据艾瑞数据显示,1号店2011年1-10月转化率高达3.1%,超过凡客、亚马逊中国,排在国内电商第六位。

规模

在经过2011年的资本寒冬之后,于刚认为,规模仍然是运营电子商务的重要指标,这既和电子商务的内在优势相关,也和电子商务的成本结构达成内在关联。

首先,电子商务具有不受空间、时间和货架限制的优势,但只有规模化后才能把这些优势充分发挥出来。其次,电子商务早期的基础投入很大,尤其在系统开发、物流设施的租赁和购买,以及品牌推广上,没有达到临界规模很难盈利。

在这种制约下,如果一个电商不具备规模,就很难与其它企业进行竞争,并很可能被规模化企业吞并。

电子商务的本质在零售,于刚认为,零售业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是以量取胜的逻辑,有了量才会有议价空间。

不过,电商企业的规模化并不意味着要把企业带入一个资本游戏的怪圈。

于刚称,在过去的一年,我们看到很多电商企业是靠“融钱——烧钱——再融钱”的资本逻辑去维持企业的增长要求,而资本好像也是在以一种“要规模——投入——退出——再投入——再退出”的循环链条,将泡沫直接吹向二级市场,可是到二级市场倒塌的时候,这个逻辑就破灭,掉下来了,因为它根本落不了地。

于刚认为,健康的电商企业规模化,应该是系统性的投入分配,而不是抱佛脚式的花钱买用户。据介绍,1号店的投入资金分配方式是:融资的30%-40%用于物流仓储建设,30%用于IT系统建设,10%以内用于广告投放。

在这种思维之下,1号店的扩张有条不紊。在成立之初,1号店商品种类仅有3000多个,而2011年,1号店品类已经超过17万种。

同时,1号店加大了物流仓储建设。2011年,1号店在成都、武汉的两个物流基地开始投入运营,全国仓库总面积从2011年年初的3.3万平米增加至年底的22万平米;配送站点从年初的5个城市28个站点增加到年底的34个城市140个站点。

此外,1号店还于2011年在扬州设立了呼叫中心。

然而,企业在规模化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问题的出现。于刚认为,企业规模化,最大的难点在人身上。

目前,1号店已从2011年年初的1400名员工,增长至4800人。

但在企业迅速增长过程中,新文化对老文化产生的巨大冲击,创立之初的创业精神能否持续,都是对公司发展的巨大挑战。

于刚称,除培训之外,更重要的是要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,并通过建立完善的流程和制度,起到激励和促进作用。在1号店,每个月都会制定并推动数项新的制度要求。

此外,管理者也要善于总结和反思。

反思

于刚称,在一家创业企业,创始人要做出的决断很多,而创始人往往又更过于强势,为了让公司的决议能够正确的实施下去,创始人及公司管理者,需要善于自我反思,要敢于否定自己,接受真理和争论。

1号店成立三年多来,于刚也经常反思自己曾做出的决策。

于刚称,1号店在成立初期曾采用过DM等线下推广方式。每次DM的发放就像吃兴奋剂一样,所带来的销售会大幅增加。但问题是,顾客很少向线上转换,购买的也只是DM上的促销商品,ROI并不好。

可如果放弃目录、DM的推广方式,全面转到线上,又会使当时的1号店面临销售大幅下滑的压力。

而在那次反思之后,1号店果断停止了目录营销,节省了推广成本,并取得了今天的成绩。

还有一个例子是在第一次创业时,由于某项合同条款没有看清,于刚失去了100万美元。对此,于刚反思后的教训是,一定要选择能够双赢的合作伙伴,否则不会长久;其次,即使合同双方在谈判时关系很融洽觉得不会有问题,也要把合同保护好;第三,法律保护不能省钱,就像是环境保护,治理污染比预防污染的成本要高的多。

“选择的合作伙伴一定要能够双赢”,第一次创业的反思,也对于刚在1号店的创业过程中起到了帮助。

2011年,1号店成功引入沃尔玛的战略投资。于刚称,在寻找投资的问题上,他更倾向于带有资源型的战略投资者。沃尔玛的进入,使1号店不仅有了雄厚的资金,同时在供应商资源,供应链管理,和品牌上有了巨大的竞争力。而对沃尔玛来说,入股1号店也能为其在中国电子商务领域的渗入提供帮助。

这种感受在观看完电影《社交网络》后来得更为亲切。于刚称,Nepster的创始人之一Sean Parker对Facebook的成功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,他提高了Zuckerberg的视野,让Zuckerberg从百万的计划到有了打造十亿级企业的梦想;其次,他还帮助Zuckerberg坚定了不马上开展广告业务的决策,因为会损害用户体验;此外,他说服了Zuckerberg搬去加州,因为那里有更适合创业的土壤;最后,他提出将TheFacebook改为Facebook,简单易记,更便于传播。

创新

创新对于任何一家企业,尤其是创业公司,都尤为重要。

为了鼓励创新,贝索斯每年都会在亚马逊内部,颁发一双NBA球星的球鞋,作为一个与创新有关的奖项。这让曾在亚马逊工作过的于刚,感受颇深。

1号店自成立以来,也做了大量创新,并设立有创新委员会。

2011年,1号店的WMS3、1号团、无限1号店、一页购、名品特卖、1号汽配城等创新型产品上线。

于刚称,要使企业能够长久而持续的创新,需建立一套系统的创新体系,包括:营造一个开放和鼓励创新的氛围;激励机制;资源分配机制等。

对于后两个方面,于刚解释道,公司应对勇于创新的员工和创新项目,在评估后给予一定精神及物质上的奖励;而对一些需要公司投入资源的创新项目,公司应建立一套审核和立项机制,以直接得到公司高层和各相关部门的认可和支持。

此外,于刚称,为了鼓励创新,公司应容许员工犯错,但要避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。

然而,创新也多种多样,并不是任何企业在任何阶段都需要大刀阔斧式的创新。于刚将创新分为原始创新和模仿式创新两种。

于刚认为,对于像电子商务这类的新业态,别的企业有好的做法,自己企业没有的,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去借鉴、模仿。早期的日本、台湾企业也大多都是模仿式创新。而原始创新,需要大量的时间、资金和人力的投入,并不太适合创业型企业。

于刚举例称,在1号店中,“无限1号店”项目,就属于模仿式创新。创意最早源自一个博客上的短视频。用户只需在手机上下载“掌上1号店”应用,对着线下车站贴出的相关广告上的产品二维码,进行扫描,即能通过手机完成购买。

谈及2012年的计划,于刚表示,国内电商还会保持高速扩张,1号店会保持健康的规模发展,跻身国内电商第一阵营当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