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
商业周刊:Facebook与华尔街沆瀣一气
发布日期:2012-02-03 阅读次数:704 字体大小: 标签:华尔街Facebook上市Facebook市值Facebook股票

导语:最新一期美国《商业周刊》印刷版刊文称,Facebook并没有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采用突破传统的IPO(首次公开招股)方式,而是聘请了六家投行辅助其上市。这非但无助于塑造其特立独行的形象,反而会令用户生厌:Facebook与华尔街沆瀣一气,帮助富人赚钱。

以下为文章全文:

公关机会

长期以来,IPO不仅被先锋企业视为一种融资方式,更是一次难得的公关机会——可以彻底阐述他们的价值。1980年代,冰淇淋制造商Ben & Jerry’s向位于佛蒙特州的邻居和当地奶农推销他们的股票。1995年,波士顿啤酒宣布,只要借助酒瓶上的广告,所有忠实用户都可以以每股15美元的价格买入该公司的股票。

最著名的案例则是在2004年,谷歌当时为了削弱投资银行在IPO中的影响,组织了一次所谓的“荷兰式拍卖”:根据潜在投资者的集合竞价确定发行价。“这是一种独特的谷歌式体验,”谷歌董事长埃里克·施密特(Eric Schmidt)在2010年的一期《哈佛商业评论》上写道,“直到今天,这仍然可以体现我们的特质。”

现在再来看看谷歌之后最引人注目的IPO交易——Facebook的IPO。马克·扎克伯格(Mark Zuckerberg)和他的同事已经准备好通过750亿至1000亿美元的估值,讲述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创业故事之一。这相当于雅虎市值的4倍,eBay的2倍,几乎与在全球拥有数十个订单履行中心的亚马逊持平。

虽然Facebook是由用户一手塑造的,但他们却准备采取完全传统的IPO方式,丝毫无法体现以往那些离奇IPO交易中所蕴含的人人平等的理念。通过引入全美最大、最有声望的投资银行,Facebook不仅会为这些机构创造巨额收益,而且还在公众对这些金融巨头的敌意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度时,与华尔街站到了一起。

公司使命

IPO通常是一家公司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决定性时刻,高企的估值将在这一刻面临贪婪资本的考验。启动上市表明Facebook不可避免地会改头换面。作为一家上市公司,它要面临种种压力,不仅要保持高速增长,还要不断推动用户与他人和广告主分享信息。扎克伯格和他的公司以往都很容易达成这种妥协,正因如此,他们与全美最大投资银行的合作也就不那么出人意料了。与其他许多企业家一样,扎克伯格也号称怀有远大的理想,但他提交的S1文件却显示,他还在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的公司之一。

一直以来,Facebook都不仅仅是一家公司,还是一项使命。扎克伯格2004年2月在哈佛大学的寝室里创办了这家网站,几个月后搬到硅谷。他很快就迷上了社交网络,他反复强调,希望“给予人们分享的力量,让世界更开放,联系更紧密”。

在2月1日提交的IPO申请中,扎克伯格不断提醒全世界,Facebook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公司。他强调称,“Facebook创立之初并不是为了成为一家公司”,他还将该公司的内部文化描述为“黑客之道”。招股书还写道:“让每个人紧密联接,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,并推动社会的未来变革,是一种迫切需求,也是一个巨大机遇。”招股书中写满了各种细节信息:Facebook 2011年实现收入37亿美元,远高于2010年的19亿美元,该公司仅去年的利润就达到10亿美元。

沆瀣一气

但具体到融资,Facebook似乎从不担心遭人非议。2007年,该公司通过微软融资2.4亿美元,而没有选择当时最热门的科技公司。一年半以后,他们又从俄罗斯风险投资公司DST那里获得了2亿美元投资,后者的投资者包括俄罗斯大亨阿利舍尔·乌斯马诺夫(Alisher Usmanov),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。去年,该公司又接受了高盛的投资,而且允许其向客户兜售股票。

每次融资,外界关注的都是Facebook不断膨胀的估值(150亿美元!500亿美元!),至于他们与投资者之间的复杂关系,则无人问津。他们还允许DST董事总经理尤里·米尔纳(Yuri Milner)通过二级市场,从员工和股东手中购买更多股票。这种行为现在已经成为Twitter等其他热门硅谷企业的通行做法。

在IPO申请文件中,扎克伯格似乎没有采取太多措施,防止外界认为他们与华尔街沆瀣一气。该公司有望于今年5月正式上市,届时将向摩根士丹利、摩根大通、高盛、美国银行、巴克莱资本和Allen & Co的最优质客户分摊这些股票。为了参与这一交易,这六大投行都已经用尽了浑身解数。有报道称,Facebook必须在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之间选择一家主承销商,这就好比在水蛭和蜱虫之间选择一个来止血。

今后几个月间,这些机构的银行家将为Facebook确定IPO发行价,并操纵其在上市首日获得不错的涨幅——为他们的客户带来有保障的丰厚收益。到那时,小散户们(这其中包含了Facebook 8.45亿用户中的多数人)才能有机会买入这家社交网络公司的股票,而该公司恰恰是通过在用户发布的照片、状态更新和好友关系中出售广告赚钱的。

“我一直都认为他们的价值是开放和透明,但恐怕没有什么会比让这么多投资银行为你制订IPO发行价更不透明的了。”企业软件公司NetSuite CEO扎赫·纳尔逊(Zach Nelson)说,他的公司2007年上市时采用了“荷兰式拍卖”。

富人更富

公平地讲,Facebook的确有充足的理由回避“荷兰式拍卖”,或者直接向用户分配股票等非常规上市方式。这种财务手段会引发很多复杂问题,并导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(SEC)的调查,最终导致“好心没好报”。

2004年,谷歌原本认为,通过拍卖确定发行价可以避免内幕人士通过价格波动获利。但该股在上市首日仍然从85美元大涨至100美元。美国投资银行WR Hambrecht负责为谷歌主持了当时的拍卖。该公司创始人比尔·哈姆布莱希特(Bill Hambrecht)认为,是谷歌的传统承销商在幕后压低了拍价。谷歌还因为股价暴涨而被媒体批评为傲慢和天真。

哈姆布莱希特表示,他的公司“早就预料到Facebook注定会采取传统的交易手段,因为他们与华尔街,尤其是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关系太过密切。”这令很多观察人士颇为意外,他们原本认为扎克伯格喜欢特立独行,并且会利用上市的机会巩固Facebook创新和反传统的形象。“如果Facebook愿意,很可能会在他们的车位上出售股票。”美国投资银行Morgan Keegan Technology Group董事总经理彼得·法尔维(Peter Falvey)说。

在招股信中,扎克伯格表示,他会忽视短期利益,转而专注于“为股东和合作伙伴创造长期价值”。由于他控制着57%的投票权,因此完全有能力推行这一理念。但就连号称将抵制外界压力的科技公司,都会很快发现华尔街的要求难以抗拒。谷歌最近在社交网络领域的种种不顺就是很好的例证,Ben & Jerry’s也于2000年被联合利华收购。无论是否愿意,Facebook现在都要对很多与之有着不同价值观的人负责。

Facebook选择的IPO模式或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示它今后对外部压力的免疫力。从上市伊始就选择与华尔街为伍,令Facebook的用户颇为不快:他们的个人信息将帮助富人更富。(鼎宏)